2012.3.4 (日)
這天牽著 Nita 的手走進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。
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,可以只和 Nita 單獨約會,能夠很專心的只和她對話,享受當下的風和日麗。
枝椏上嫩綠的新葉、幾株偷跑綻放的杜鵑,透露了春天的訊息。
Nita 掙開了我的手,往前頭跑去,然後不時停下回頭,送給我燦爛又調皮的笑容。
我沒有亦步亦趨的跟在這個小不點的後頭,反而和她保持了一定的距離,偶爾叮嚀她要小心看路。
Nita一向是個獨立的孩子,她在生活上的獨立自主,總是讓我又驚又喜,也減輕我的負擔。比如說,洗完澡後,我只要負責幫她把頭髮吹乾,而從裡到外、由上到下的所有衣褲,她都是自己穿在身上的,前後兩面不會搞錯,扣扣子也難不倒她。當然,要出門前,她也會穿好鞋襪(雖然左右腳的鞋子偶爾會穿反)。最重要的是,她永遠都記得自己要帶出門的東西,也都記得要牢牢拿好,回家的時候一定還在手中。
或許這些狀況對一個兩歲三個月的孩子來說很正常,但與 Sophie 姊姊真的大相逕庭。我並非要比較兩個姊妹的差異,只是從 Sophie 和 Nita 兩個小姊妹的身上,我發現了教養的方式真的對孩子的影響很深。
Sophie 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,可以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,初為人母的我不懂得「等待」,常常會幫她把事情做好,卻未驚覺這會剝奪她學習的機會。於是,她在生活上自理的能力,很多都是到了唸幼稚園小班才開始學習的。
對於 Nita,或許是因為我還要分心照顧 Sophie 的緣故,於是Nita有很多自己摸索、嘗試的時間,而我也開始學會等待,在她努力將襪子套到腳ㄚ子上時,用一種觀察者的角度,饒富趣味的看著她從錯誤中學習。我不再說:「唉唷,快點快點,媽咪來幫你穿!」,而是耐心地等她將襪子穿好後,給她鼓勵的掌聲。
多一點點的放心,多一點點的耐心,讓 Nita從自己動手的經驗中,熟練了技能,也讓我獲得啟發,轉而用在五歲多的 Sophie 身上。
在我的呼喚下,原本跑在前頭的 Nita 回到了我身邊。
三月初的櫻花已近花期尾聲,Nita 和我在草地上撿拾幾朵嫣紅。她說,等一會兒要送給姊姊。
然後她就安靜下來的跟著我,在非洲鳳仙花叢裡找尋忙碌採蜜的蜜蜂,在扶疏綠影間尋找赤腹松鼠的蹤跡。
我們經過一群正在啄食的野鴿面前,Nita 充滿元氣的和鴿子打招呼,沒想到這樣的問候竟引來了兩隻鴿子,離開鴿群,朝 Nita 緩緩踱步而來,然後跟著她上了小橋階梯,逗得 Nita 驚喜萬分。
我牽著Nita 的手,朝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前進,碑下的淺水池上,多了一簇簇雪白的百合。Nita 的年紀小,不懂這裡藏著的沉重故事,但是我仍然帶她繞進走了一圈。
她的手小小軟軟又溫暖,眼睛總是閃亮亮的咕溜溜地轉。
和這樣有趣的一個小不點一起沒有目的的散步,是再愜意也不過的事了。
她唱著外婆教的「小毛驢」兒歌,念著我教她的《相思》古詩,比起兩個月前,流暢許多。現在,她也會試著利用積木蓋城堡,手穩了,疊得高了,城堡的輪廓也隱約出現了,不再只是一柱擎天。
她對於圖像的記憶能力很好,也喜歡拼圖,這些和姊姊不一樣的特質,更讓我更加體會養小孩的樂趣。
謝謝你,親愛的 Nita。我看著這個小不點,在心裡想著。
謝謝你教會媽咪的事,也謝謝你讓媽咪的生活變得更多彩。
就像兩個月前,無意間錄到你講出的”紅豆生南國”一樣,你總是帶給我很多驚喜。原來平常從外婆家返家,我總是用唸詩和唱謠來打發下樓梯的時間,而你都聽進去了,即使第三句有些含糊,但是此物最相思這句,你可是充滿自信的可愛模樣呢!
(攝於 Nita 兩歲一個月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