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0.9.17 ()

 

一早當我繫上了揹帶,準備送 Nita 去外婆家,正要像往常一樣對著站在嬰兒床裡的 Nita 說:「揹揹」時,竟然先聽到她張開小嘴巴,清清楚楚的和我說:「揹揹」,我又驚又喜的回應她:「對! 揹揹,媽咪揹揹。」,她對我燦爛笑得像一朵花,再說了一聲「揹」。

這天,她九個月又六天大。

 

Nita 很喜歡我用揹巾揹她,大概她三個多月大的時候,每次看見我繫上揹帶,躺在床上的她就會高興地揮動手腳,眼裡洋溢著高興的光芒。外婆也會用揹巾揹她,因為她實在是個好動又黏人的寶寶,揹在身上,大人可以減輕負擔,空出的兩隻手可以做其他事,Nita 則是會很有安全感也很安心。

這是「親密育兒」教派的一貫主張,把寶寶揹在身上,會讓寶寶長得很好、很有安全感、互動良好,甚至拓展視野。

 

於是我周末在家,會揹著 Nita 打掃家裡,

 

出去玩,也幾乎都是把她揹在身上。

 

當然,每次要揹她,就一定會和她說:「揹揹,媽咪揹揹喔!

 

或許是愉悅的感受和期待,讓揹這個字,成了她第一個說的字。

七個多月的她會發出「ㄇㄤ ㄇㄤ」的音表示要要吃東西,但那是一般性對吃的統稱,接著她會拼命發出「ㄅㄚㄅㄚ」的音,但可不是真的叫爸爸,因為爸比不在時,她還是會這樣對著別人或空氣叫,不算真正有意義的字。

而揹這個字,精精準準,只用在媽咪要揹她的時候。

 

我迫不及待和外公外婆分享這件事,下班後回家再確認,她的確在外婆揹她時,又說了這個字。

結果不是爸爸,也不是媽媽,Nita 的第一個字是個動詞,是像隻小袋鼠被媽媽揹在懷裡的動作。

 

前陣子看了「教養大震撼」這本書,裡面剖析了寶寶是如何學說話的。一般認為,大人不斷和寶寶說話,給予語文的刺激,寶寶就會比較快學會說話。

但是,這只對了一半。

因為經過實驗,真正促進寶寶學會說話的,是大人的即時回應。

比如說,當你指著一個茶杯,和寶寶說「茶杯」時,寶寶可能會發出聲音回應,但一開始絕對聽起來不是「茶杯」。如果你沒有回應,你和寶寶之間對話的連結就斷了。

但是,當你聽到寶寶的回應,趕快接著說「對! 茶杯!」,不但讓加強寶寶腦部的連結,也讓她受到鼓勵而更樂意出聲說話。於是有那麼一天,寶寶真的就會指著茶杯,講出「茶杯」這個字了。

 

我想我們家的孩子們很快就會說話,Nita 的外婆真的功不可沒。

她總是不斷地和寶寶對話、唱歌給寶寶聽,也給予寶寶即時的回應。

在我還在念小學時,外婆替人家帶了一個孩子,那孩子也是一歲多就很會說話,甚至講出句子,從小就讓外婆照顧的 Sophie也是,總是讓旁人驚訝於這麼小的孩子那麼會說話。

所以現在 Nita 和我大妹的小波妞都很幸福,有這樣的外婆悉心的照顧。

 

可愛的 Nita 現在會放手站立幾秒鐘,然後幫自己拍拍手,彷彿稱讚自己好棒,再一屁股坐在地上。

叫她的名字,然後要她拍拍手,她也會很開心地照著做。

 

問她貓咪在哪裡,她會努力尋找貓咪 Windy,然後對著 Windy 笑。

期待 Nita 的第二個第三個字,還有未來和 Sophie 的對話,一定很有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ian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